• 伟德bevictor中文版
  • 经管邮箱
  • 教职工内网
  • 用户登录
  • EN

陈国青为新生讲授研究生学术素养与前沿方法|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

2025-09-15
阅读:

为帮助新生把握学术前沿、确立科研志向,2025年9月1日晚,2025级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系列活动邀请到伟德bevictor中文版文科资深教授、清华经管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教授陈国青作“新时代的清华经管研究生研究特质与能力培养”专题授课。学院党委书记薛健、研究生工作组组长张佳音等出席活动。活动由学院研会主席阮申豪主持。

首先,薛健作开场致辞。她表示,研究生阶段是学术能力塑造的关键时期,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同学们尽快融入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拓展学科视野,锤炼科研素养。薛健介绍了陈国青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在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国际学术舞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突出贡献,勉励同学们珍惜与顶尖学者交流的机会,将所获启迪转化为自我提升的动力,以开放的视野、严谨的态度和持久的毅力开启自己的学术生涯。

随后,陈国青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围绕“研究生应当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展开授课。他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指出学院覆盖经济学与管理学两个门类,形成了完整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布局。在谈到研究生应有的素质时,陈国青强调,“研究气质”至关重要,以及逻辑思维与批判思维的养成。他将研究问题概括为三类:现实问题、工程问题与科学问题。研究既要从现实出发,也要在工程和科学层面进行深度探索,逐步实现由写实到写意的升华。针对研究方法论范式,他对比了模型驱动与数据驱动的不同特点,指出未来学术研究的突破在于二者的融合,传统理论模型需要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法相结合。

陈国青讲到,研究生在清华的学习应着重培养五种能力:一是数据能力,能够熟练掌握算法工具,在实际场景/数据情境中运用并结合专业知识;二是通达能力,即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确保整块时间投入研究,并及时产出阶段性成果;三是评判能力,尤其要通过系统阅读文献和学术交流掌握学科前沿,从而形成判断力与方向感;四是凝练能力,在从现象到认识的过程中,强调从现象出发建模并不断抽象,最终揭示本质与机理;五是主流能力,即研究成果要能在所在领域的主流平台上获得认可,推动学术与实践的结合。

陈国青授课

陈国青以“学术四季”比喻研究生涯的不同阶段:既有冬的寂寥与蕴育、春的快闪与萌发,又有夏的昂然与热烈、秋的感怀与收获。他寄语同学们要珍惜在清华的求学时光,在四季的循环中不断积累与突破,以平实的态度追求卓越,同时保持理想与简约的品格,成就难忘而充实的清华岁月。

在交流环节,多位博士生就研究气质、批判性思维、研究方法与选题价值等话题展开交流。陈国青结合自身经验,对如何通过系统阅读文献提升判断力、如何在现实问题与科学问题之间找到有意义的研究切入点,以及如何在学术与实践的主流舞台上获得认可等问题逐一回应。他鼓励同学们保持探索精神,在研究道路上不断积累与突破。

活动现场

薛健表示,本次授课内容既有高屋建瓴的学术视野,又有脚踏实地的实践指导,希望同学们珍惜清华浓厚的学术氛围,不断拓展思维、提升能力。张佳音表示,希望本次课程中的专业知识与思想启发将长期陪伴大家的学习与人生旅程,也希望同学们在清华的岁月中有所收获,成长为能够服务社会与国家的优秀人才。

大家认为,本次课程内容丰富,深入浅出,不仅系统呈现了学院的学科体系与研究特色,更为研究生如何培养学术气质、明确研究方向、提升核心能力提供了切实指引。通过课程学习与深度交流,同学们在思想上受到深刻启发,进一步坚定了在清华刻苦钻研、服务社会与国家发展的信念。

合影


供稿:党委研究生工作组

编辑:张晓雪

审核:卫敏丽